地 址:湖北省黄冈市
电 话:0781-986487
网址:globalbizcoach.com
邮 箱:tianjin1505@163.com
原标题:服了 ,服了到底谁在用无线充电啊?
困住无线充电的到底电,从来不是用无50W功率。
前段时间,线充工信部发布了最新的服了《关于印发无线充电(电力传输)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》(下简称《规定》),规定第四条提到“移动 、到底电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”稳定传输功率调整至不超过80W,用无规定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。线充手机无线充电终于解除50W封印 ,服了在可以预可见的到底电未来 ,无线充电功率至少可以达到80W,用无这已经追上目前主流价位段手机常可见的线充有线充电功率。
(工信部《规定》截图)
一石激起千层浪 ,服了《规定》发布后再网上重新掀起了关于“无线充电”的到底电探讨 。一方面 ,用无在有线充电不断挑战新的峰值时,国产手机厂商可以在放开后的无线充电赛道大做文章;另一方面,对用户而言,此前颇为鸡肋的无线充电似乎已然向着适用需求转变。
(工信部《规定》部分原文)
说归说 ,但要知道,距离80W无线充电商用起码还要等到明年下半年 ,等待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 ,是机遇当然也是变数。例如 ,无线充电目前仍是安卓旗舰所有,用户能否在主流价位段用上无线充电?即便拥有无线充电,用户的使用意愿会如期增长吗?
“板上钉钉”的无线充电
是否是鸡肋的“伪需求” ?
在讨论手机厂商是否下放无线充电功效之前,我们先回顾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——无线充电是“伪需求”吗?存在即合理 ,作为手机的附加功效之一,无线充电满足了用户随拿随放、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充电的需求 。
然而 ,互联网构成规模更大的群体是学生,无线充电并不是首要需求 ,毕竟学生党使用无线充电的机遇屈指可数 。学生时代,我不可能带着一台无线座充去上课;即使带上,凑巧教室座位有提供充电插口 ,我想应该很少会有人在课堂上经常拿出手机玩 。
对于当时从教室到宿舍两点一线的我来说,教室里带上充电宝,保证下课后手机电量充足;宿舍里在床头接根线,躺在床上玩手机是彼时最大的快乐。至于无线充电,有且仅有在宿舍作为写作业时,才会短暂使用一会儿。你也知道的 ,我一天才学习多久啊……
归根结底 ,单就使用需求来看,无线充电的使用场景大多处于碎片化 、甚至是长时间不使用手机的状态下,例如正在办公室里码字的编辑(没错正是在下) 、或者使用车载无线充电的网约车司机等 。而像学生 、或者户外工作者 ,缺少使用场景、或者缺失充电条件的话,无线充电就显得鸡肋了。
不可否认,现阶段商用的无线充电技术仍限制颇多,看似无线实则仍需要一条连接座充的电源线才可以实现充电 。当我们把视野聚焦到“无线”领域,或许才是无线充电的桎梏所在。
无线卫星电话 ,可以无限制通信;无线网络 ,可以实现20米内的网络连接;而无线充电,目前商用方案是需要与充电器紧密连接,手机就像被钉在充电器上的“钉子” ,自身不可移动 ,充电时离电源的距离仍不过一线之长。
或许是苹果在无线充电领域嗅觉足够敏锐,也可能是苹果能更早地考虑到用户需求和产品定义,继2020年苹果推出Magsafe磁吸式无线充电器外 ,又在后续推出Magsafe外接电池 ,这一状似小型充电宝的产品可以吸附在手机上,为手机实时无线供电。看似摆脱了线材限制 ,Magsafe外接电池仍无法解决使用中出现“小功率、大功耗”的问题,低转化率导致其能做的事情堪称有限 ,沦为不少用户口中“苹果有史以来体验最差的产品” 。
类比智能汽车领域的无线充电技术 ,新能源汽车想要借助无线充电技术“风口起飞” ,但更高功率产生的安全问题如何避免?无线充电的工作效率是否达标?成本和收益又是否合算?看似前景广阔,但道阻且长。
无论是常可见的无线充电器 ,还是诸如Magsafe外接电池般的“无线充电器宝” ,发热 、功耗大等问题的客观存在,充电体验离有线充电还存在重大鸿沟,更遑论理想中的“真·无线充电” ,对于手机无线充电来说还为时尚早 。
无线充电飞入寻百姓家
还会面临哪些潜在问题 ?
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由来已久